您的位置:首页 > 整形资讯 > 医院动态 >

微整形市场“潜规则” 推荐工作室注射

发布时间:2018-05-31 10:31:27 来源:权美网

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暗访多家美容美甲店过程中,与服务人员的对话。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美容店开设在写字楼或是居民楼内,在提供护肤项目的同时,也提供微整形服务。这些店铺号称与整形医院合作,但具体到哪家医院,又不愿多说。

在合肥市一大型商贸中心写字楼里,有一家韩式皮肤护理中心。记者看到,这家店面装潢比较高档,一进门是接待区,往里走是不同的房间,房间里摆放着床位和仪器。

记者以想要美白和补水为由进行咨询。该中心一名号称是皮肤科专家的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本产品手册,里面有一页介绍的是水光管理,价格是2000至2800元不等。

“这个是sg,一个疗程要注射3次。注射前会敷麻药,注射时不会痛的。”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通过皮肤内的5个通路注入皮肤再生成分,让皮肤水嫩。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该中心还可以打sl,一针2800元。确定要做的话,需要预约,中心再请整形医院的医生过来做。这些针剂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进口的是从韩国医院进的,国产的就是国内医院的。记者问及提供微整形的是哪家医院,这名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当记者问及针剂的具体情况时,对方也避而不谈。

《法制日报》记者在这家皮肤护理中心的宣传单页上看到,该中心号称与韩国专业皮肤科合作。不过,中心工作人员又称,该中心就是从韩国医院分离出来的。至于是韩国哪家医院,该工作人员没有回答。

在合肥市瑶海区的一家养生店内,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可以提供微整形服务,但是不在自己的店内做,要带顾客去整容医院做。

资料图:2016年8月24日,一位成都女孩准备接受全鼻整形和面部脂肪填充手术,其朋友用手机网络直播全过程。

这家店铺内还悬挂着一些横幅和摆件,显示其服务项目与某大学科研项目有关。记者注意到,接待处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干细胞人造皮肤、角膜”,落款是某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所大学的组织工程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口腔、皮肤修复再生、抗衰老等项目。干细胞是激活细胞和起源细胞,研发中心通过取脐带血里的干细胞,发明出了“双层皮肤”,造出皮肤模型,可以解决各种皮肤问题。

“干细胞产品通过微针诱导到皮肤内,有针感,无痛感。”这名工作人员说,这些产品的安全肯定有保障。

不过,记者在网上搜索某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以及与之相关的“干细胞人造皮肤”时,并没有搜到相关信息。

记者在走访中还注意到,很多美容美甲店内都提供半永久纹绣,包括纹眉、纹眼线等,通过纹眉器械将色素染料植入皮肤表皮,起到显色效果。但这些色素、色乳的来源以及操作环境存在很大隐患。

长江东路一居民小区内的纹绣店老板称,自家色乳都是从韩国、德国进口的,安全可靠。记者看到,这家店面只有不到20平方米,用帘子隔开了美甲区和美容区,美容区摆放了两张床,床上堆着仪器,没有看到消毒器具。

而在与之相隔不远的一家临街美甲店铺,老板又称,她家的色乳达到医用级别,五证齐全,融到水里可以直接饮用。而正常的色乳,达到三证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当记者细问是哪五证时,其只说了一个卫生许可证,就让记者不要问了。

当记者离开店面时,有的工作人员还好心“提醒”,千万别去写字楼里的美容工作室,那里很不安全。

美容行业暴利致微整形频触红线

伴随着微商的盛行,微信朋友圈里开始兴起了微整形之风:“一针改写命运,既现精致娇容”“非手术、零创伤、立竿见影”“bn注射,只要10分钟,你也可以拥有水光肌肤”……各式的广告铺天盖地,打个针就能瘦脸美白、抚平皱纹、变得年轻漂亮,让许多爱美的女性趋之若鹜。

然而,火爆的微整形背后,是大量美容机构的“无证上路”以及美容产品的“鱼目混珠”。

注射bn美容反毁容

25岁的邓女士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爱美之心,竟会成为一个噩梦。

“下巴肿了一个大包,眼睛也因为感染红肿而看不清东西,真后悔为什么要在美容院打针,现在我都不敢出门见人了。”邓女士痛苦地告诉记者。

据邓女士回忆,今年年初,她在和朋友聊天时,朋友告诉她最近找到一家美容院,同样是注射bn填充物,价格只有医院的三分之一,只是没有正规发票。

在低价的诱惑下,邓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这家美容院。美容店临街而设,店内时尚的装潢、轻柔的音乐还有巧舌如簧的美容顾问以及让人心动的优惠,让邓女士最终听从了美容顾问的建议,花了3500元纹了眼线、给下巴注射了一针bn。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她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她使用了劣质的bn,注射技术也存在缺陷,眼睛也因为细菌急性感染导致红肿,不得不在正规医院做了二次治疗。

邓女士找美容院维权却遇到了麻烦。美容院坚持称出现问题不是他们的原因,一会儿说邓女士吃辣椒了,一会儿说邓女士的体质有问题。苦于没有发票和收据,邓女士只能忍气吞声就此作罢。

至今,邓女士仍不知道这家美容院是否有资质。不过,浙江丽水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似乎可以解答邓女士的疑惑。

在丽水公安破获的一起特大“美容针”假药案中,犯罪嫌疑人苏某交代,他们这些所谓的“医师”“美容顾问”“美容师”等,多是在“上海禾悦医美学院微整形注射培训班”参加了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然后就拿到了相关的“资质证明”,在培训期间“老师”还不忘向他们推销美容产品。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以黑龙江人孙某为首的长期屯聚在安徽的职业销售假药团伙,孙某某团伙为国内销售肉毒素一级代理商,其货源直接来自韩国。2016年以来,该团伙从韩国购进肉毒素、bn、sg、、麻药膏等假药、医疗器械,使用“韩国盈盈”“狮子狗”“A米奇”等微信进行线上销售。经统计,孙某团伙销售假药、医疗器械数额超过1亿元。

黑色产业链条利益惊人

按照国家规定,肉毒素、bn属于处方类药物,只可以销售到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生的把关下注射完成。可是美容行业的暴利,让不少美容院的经营者不惜铤而走险,超范围经营。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查办的多起美容工作室涉嫌销售假药的案件中,sl、bn这些热销产品往往也是问题最多的药品。在叶某、潘某销售假药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交代:国产肉毒素进价300元,卖价1500元;进口BOTOX肉毒素进价500元,卖1800至2200元。国产bn进价500元,卖到1800元;进口bn进价800元,卖到2800元。

记者了解到,这些美容药品针剂往往高价销售,理由是均从国外进口。更有不少非法美容针剂通过朋友圈销售,他们通过代理、加盟,在熟人好友中兜售自己的美容产品,并提供一些所谓的高端服务,如上门注射、名医注射,一针数千元,而产品本身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专做美容院线产品的经销商吴经理向记者透露,街边小美容院的自有产品基本都是贴牌生产,要么没有生产许可证,有的话也是很多家共用一个生产方提供的许可证,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产品成本只有销售价格的8%至10%,一个卖2000元的产品,成本往往只有80元左右,成本几乎没有超过售价百分之十的。美容行业潜藏的利润空间巨大,为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以次充好、以假充好的现象一直潜伏在这条黑色利益链中,加上监管部门监管作用弱化、玩忽职守现象的发生,在巨大经济利益诱惑下,铤而走险的人就越来越多。

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微整形属非法行为不记录整形过程致维权难

微整形美容市场监管亟待常态化

记者:“爱美”需求催生庞大市场,庞大的市场又催生更多的“无知无畏者”进入市场,就这样,微整形市场便以一种野蛮且畸形的状况不断“做大做强”。在我们的调查中,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在爱美与高额利润的诱惑之下,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肉毒素的A类药品属性,都会天真地认为注射肉毒素“不就是打一针的事情吗”。

邓利强:所有动刀的、用药的都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医疗美容是指应用手术、注射和药物进行塑形,所以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是毫无疑问的。

资料图:2016年8月24日,一位成都女孩准备接受全鼻整形和面部脂肪填充手术,其朋友用手机网络直播全过程。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记者: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一些整形机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卫生行政部门无法做到执法“疏而不漏”。这些整形机构有的没有经过资质审批,主刀医师也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而且绝大多数存在夸大甚至虚假宣传问题,使用的药物来路不明,质量安全堪忧。

标签: 微整形  sg  s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