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整形资讯 > 医院动态 >

国外男子整容51次,为减少毛孔和疤痕,居然“换脸”

发布时间:2020-08-09 20:38:21 来源:貌容网

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微整形”已被广大爱美人士所广为熟知和接受。然而,在医疗美容行业看似“低门槛”的背后,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违法经营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医疗美容的失败案例时有发生。

今年4月,上海警方会同市市场监管、药监、卫健等部门和医疗美容行业协会,针对医美行业违法违规乱象开展了深度排查,梳理出了一批违法犯罪线索,并于近日开展了集中打击行动,一举捣毁2个非法经营走私入境医美产品的犯罪团伙,查获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肉毒素、玻尿酸等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14.7万支(瓶),查处了60余家无证医疗美容诊所,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涉案金额6400余万元。

 

医美7.jpg

 

2019年1月,经营着一家美容馆的钱某偶然结识了一些医美产品卖家,这些卖家一部分来自广东、河北等地,还有一部分则是外国卖家,都声称能提供大量走私入境的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美产品。在看到医美行业的巨大商机后,钱某便与这些卖家联系,大量购买对方走私入境的货品,随后在自己经营的美容护肤品网店上大肆对外进行销售。

以某品牌玻尿酸产品为例,钱某以830元的价格购入后,以2400元的价格销往。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钱某和其同伙就通过这种方式非法经营了涉及40余个品种的20余万支(瓶)医疗美容产品,涉案金额3400余万元。另一个以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则用上述同样的方式非法经营各类医美产品3000余万元。

 

医美8.jpg

 

调查发现,钱某、吴某团伙所售出的这些医美产品大部分都流向了各地的无证医美诊所和美容美甲店。

例如,本次行动中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曾是本市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看到医美行业的高需求、高利润后,王某辞去了工作,经营起了一家美甲店。据王某到案后交代,美甲店只是门面招牌,真正能够给她每月带来巨额利润的是隐藏在美甲店内的微整形业务。

王某的微整形场所就隐藏在美甲店二楼的一间小屋内,房间里一张普通按摩用床,地上零乱堆放着数十种医美产品。从玻尿酸填充隆鼻、隆额、隆下巴,到注射肉毒素瘦脸、瘦腿,以及美肤,王某承接的业务有十多种。低廉的价格和“说打就打”的便利,成为了很多客户选择她的原因。据王某交代,来店找她注射美容针剂的顾客几乎都无法分清医美注射与日常肌肉注射的本质区别,因此对于护士出身的她格外信任,有一些老客户甚至会自己携带各类美容针剂交给她进行注射。

 

医美5.jpg

 

警方调查发现,在非法医疗美容活动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有的顾客就曾因在无证诊所为下巴注射生长因子后,下巴越来越长并感到面部强烈不适而前往正规医院就医。经检查后才发现体内竟已滋生出肉芽组织,无法逆转。

不仅如此,许多非法医疗美容诊所还大张旗鼓地开办起了医疗美容业务“速成班”,由一些完全未经专业培训的所谓讲师开展现场教学培训。短短几天后,学员便可摇身一变成为“”医师为客户进行医美注射。

在办案过程中,警方多次走访了正规医院的整形外科专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美容针剂注射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由具备医生执业资质的整形外科医生或皮肤美容科医生进行注射操作;二是必须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进行注射;三是必须使用国家药监部门许可认证的医美产品。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非法经营的这些所谓“走私好货”不仅真实来源无从考证,其运输、存储和保管也不符合全程低温冷链等要求,由此产生的不可控因素可能导致产品污染、失效甚至变质,对患者安全产生危害。

 

医美2.jpg

 

目前,警方已对上述40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违法人员已由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对走私医美产品入境的犯罪分子,警方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深入打击。

标签:
推荐阅读